俄乌停火闹剧终结:特朗普生意经能否撬动铁幕?
更关键的是,俄乌对“停火”的认知存在结构性错位。普京将停火视为“重新部署的窗口”,泽连斯基则视其为“收复失地的喘息期”。这种战略意图的根本对立,使得任何停火都难以持久。
四、美国斡旋的“双重陷阱”: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碰撞
特朗普政府的斡旋策略,本质上在走一条理想主义口号包裹功利主义算计的钢丝绳。一方面,特朗普高调宣扬“结束战争造福人民”,甚至威胁“若一方不配合就放弃调解”;另一方面,美国务院私下向乌克兰施压,要求其接受“30天停火换美国安全保障”的条款。
这种双重性导致两个严重后果:
对俄绥靖嫌疑:特朗普多次称赞普京“真诚”,却对泽连斯基的军援请求敷衍了事,引发欧洲盟友担忧美国在“出卖乌克兰”。
协议可信度崩塌:美国一边推动停火,一边加速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令俄罗斯质疑其“中立性”。
正如《华盛顿邮报》批评:“特朗普的停火倡议更像一场商业路演,而非严肃的外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