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接近崩盘,泽连斯基可能大势已去了!
二、交通命脉的争夺:为什么是红军城?
红军城(乌称波克罗夫斯克)绝非普通城镇。两条铁路干线(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线、顿巴斯-第聂伯罗线)在此交汇,使其成为乌东战线最核心的后勤枢纽。俄军若完全控制此地,意味着乌军在顿巴斯的补给动脉被彻底切断,整个东部防区将陷入“缺血性瘫痪”。
目前战局已朝此方向发展。俄中央军区部队已完成对红军城-季米特洛夫地区的合围,沃尔昌斯克市70%区域失守,31个乌军营级单位(约5500人)被死死困住。更致命的是,俄军突击队控制了奥斯科尔河渡口,乌军最后的水源与补给通道就此中断。泽连斯基罕见承认:“这里的战斗异常艰难。”
三、1:8的兵力比:乌军为何捉襟见肘?
美国10月31日评估报告指出:红军城前线乌俄兵力对比达1:8。这种极端劣势导致乌军战术体系彻底失效——一名士兵需防守整条战壕,而俄军三人小组就能发起冲锋。双方均不敢集结兵力,否则立刻招致无人机与制导炸弹的精准打击。
兵力枯竭源于恶性循环:
人口基数崩塌:战前4300万人口仅剩约3400万,兵源濒临枯竭;
征召极端化:征兵年龄提至60岁,医学生、残疾人亦被强征,基辅街头出现“抓壮丁”式围堵;
训练溃缩:新兵仅受训一周即送前线,有人“不会用枪瞄准,也不会躲避炮弹”;
士气崩塌:2025年上半年超8000人投降或叛变(去年三倍),逃兵数量突破20万。
一名化名“爱沙尼亚人”的士兵坦言:“我们真正的敌人不在战场,而在基辅的银行街。”(本文由AI辅助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