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敲响警钟暴露危机,欧盟告别美国当主角?
暴露三重生存危机...
挤压下的地缘尴尬
一边是美国,逼着欧洲在科技上跟中国 “脱钩”,还要求欧洲加强防务合作;另一边是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 在中东欧国家打开了市场,欧洲不少企业都靠着中国订单活。这种双重压力,在能源和贸易上最明显。当欧盟试图在俄乌冲突中扮演 “调解者” 时,却发现自己根本说不上话。德国车企为保住中国市场抵制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调查,匈牙利多次拒绝加入对俄制裁。
更让人无奈的是美欧之间的 “不对等”。拿最近的美欧贸易协议来说,美国对欧盟的汽车、药品、芯片等关键产业加征了最高15%的关税,而欧盟呢?不仅取消了对所有美国工业品的关税,还给美国农产品开了绿灯,甚至承诺要采购美国的产品、投美国的项目。看得出来,欧洲这是一直在让步。
成员国利益分化
欧盟27个国家,各有各的小算盘。这次美欧关税谈判,德国车企怕失去美国市场,想妥协;法国却不想向美国低头;一些小国,全程不敢说话。最后协议好不容易谈下来,不少国家心里都不满意。同样在俄乌冲突中,匈牙利缺席欧盟共同声明,展现出与主流欧盟政策的分歧。这种内部分裂,严重削弱了欧盟在国际谈判中的整体议价能力。
经济竞争力消失
同时,欧盟的经济上的优势也在消失。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数据,欧盟 28 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 1995 年的约 21% 降至 2020 年的 15%。
国家统计局2025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为 318,758 亿元人民币,约为4.44万亿美元。IMF在2025年7月的报告中预测美国全年GDP为28.5万亿美元,季度平均约7.1万亿美元。欧盟2025年全年GDP约18.5万亿美元,季度平均约4.6万亿美元。欧盟经济体量虽比中国略大,但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5月19日发布的欧盟春季经济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欧盟GDP增长率为1.1%,速远低于中国的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