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双簧”背后的算计,以色列准备轰炸伊朗?
二、以色列的“机会窗口”:为何此时亮剑?
以色列的军事逻辑向来以“先发制人”著称。1981年轰炸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2007年摧毁叙利亚代尔祖尔核设施,皆是教科书般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而此番剑指伊朗,背后动机同样深嵌于地缘博弈的齿轮之中。
首先,伊朗的军事虚弱期被以方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窗口”。自2023年加沙战争后,伊朗的导弹生产链遭以色列多次精准打击,加之经济制裁重压,其军事实力已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谷。其次,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政府虽公开寻求与伊朗谈判,但内部对以行动的态度暧昧不明。以方或判断,即便单方面行动引发美以分歧,特朗普为巩固国内鹰派支持,亦可能事后默许。
更关键的是,伊朗核进展已触及以色列的“生死红线”。据路透社披露,伊朗近期浓缩铀库存量逼近武器级阈值,而美伊谈判因双方互不妥协陷入僵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多次宣称:“阻止伊朗拥核是以色列生存权的底线”。当外交斡旋停滞,军事选项自然被摆上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