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未散尽,狂欢已登场:印度“阿Q精神”魔怔
硝烟未散尽,狂欢已登场:解码印度“败绩转化器”的百年魔幻剧本
一、从喜马拉雅山麓到恒河平原:一场跨越63年的“胜利叙事”轮回
当莫迪站在S-400防空系统残骸前振臂高呼“胜利属于印度母亲”时,跑道尽头的阵风战机碎片仍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场为期十天的举国狂欢,竟在印军确认损失5架战机、15亿美元防空系统被毁的三天后拉开帷幕。看官或许要问:这般魔幻现实主义的政治表演,究竟需要何等“功力”?
笔者纵观南亚战史,此类“败绩转化术”实非新鲜事物。1962年印度高层将溃败称作“战略性撤退”时,便已埋下“精神胜利法”的基因。当年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将战败归咎于“中国军队人数优势与领导水平高超”,却绝口不提印军指挥混乱、空军未参战的致命失误。而今莫迪政府更上层楼,直接将四天军事失利包装成十天举国狂欢,甚至动用“全网封杀8000账号”的现代技术,让民众在信息茧房中高唱凯歌。
这种“败绩转化器”的升级轨迹,恰似印度国产航母的建造历程——图纸越改越华丽,工期越拖越漫长,唯独实战能力始终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