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橄榄枝与马克龙的炮弹,谁的筹码更硬?
二、普京的底牌:以战逼和,还是以和养战?
普京的突然转向,绝非心血来潮。三年来,俄军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但西方制裁已让经济承压,能源战与金融战的消耗更让莫斯科意识到“持久战”的代价。尤其是库尔斯克州的收复,既削弱了乌军反扑能力,又为谈判桌上增添了砝码。此时抛出和谈,既能分化美欧对乌支持,又能借土耳其等中立国缓解国际孤立。
但俄方的条件始终未变:乌克兰“去军事化”与“中立化”。普京虽口头支持30天停火,却强调必须“解决冲突根源”,包括建立停火核查机制、阻止乌军重整装备等。换言之,俄方要的不仅是暂时休战,更是乌方彻底放弃加入北约及对俄战略威胁。
三、泽连斯基的阳谋:停火是假,借势为真?
泽连斯基的“爽快”同样耐人寻味。乌军当前战线吃紧,电网、能源设施遭重创,30天停火恰好为其争取喘息之机。更关键的是,泽连斯基将谈判地点选在土耳其,既利用埃尔多安与普京的特殊关系施压,又借助北约成员国土耳其的地缘影响力,试图撬动美欧更多援助。
然而,乌方的核心诉求——恢复1991年边界、俄军全面撤出——与普京的“现实领土论”水火不容。泽连斯基高调宣称“等待普京”,实为向国际社会塑造“俄方怯战”的舆论形象,逼迫西方加码军援。这种“以谈促战”的策略,与2023年乌方拒绝俄单方面停火如出一辙,背后仍是美乌“拖垮俄罗斯”的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