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迷雾:解构印巴“击落疑云”背后认知攻防战
三、认知战博弈:从“击落数字”到国家颜面
此次冲突的本质已超越军事层面,演变为一场精心设计的认知战役。印度选择模糊化处理战果,实为多重算计:
国内政治止损:莫迪政府深陷选举泥潭,需制造“战略威慑”形象维系民意。具体战果若公开,可能引发对军费效能的质疑——毕竟单价2.4亿美元的“阵风”若被击落,反对党必然群起攻之。
国际形象管理:2025年恰逢印度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关键年,过度渲染战损会削弱“地区强国”人设。
军工产业链保护:若承认“阵风”被击落,将重创法国达索公司的后续订单,甚至动摇印军“万国牌”装备体系的合法性。
反观巴基斯坦,其战报发布堪称认知战教科书:精确到分钟的交战时间、地理坐标、录音证据,甚至用歼-10C与霹雳-15的组合营销“中式装备神话”。这种“用细节构筑可信度”的策略,与印度空洞的宣称形成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