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急了!拆解中美下一代坦克对决背后理念代差
所以,美军急着搞M1E3,目标很明确:减重、增智、降耗。放弃一人操炮、四人车组的“祖宗之法”,改用自动装弹机,减至三人;换装更经济的混合动力;升级针对新威胁的主动防护系统。这一切,都是为了把这头巨兽,拉回到适应现代战场的轨道上来。
三、理念的代差:体系化“节点”与平台化“堡垒”的竞争
当我们把100式和M1E3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最根本的差异,不在于某项具体参数,而在于设计哲学。
100式是“生而未来”的体系节点。它从绘图板上开始,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无人机、数据链主宰的未来战场上生存和取胜。它的强大,根植于整个作战体系。它更轻盈、更智能、更网络化。
M1E3是“面向过去”的平台化升级。它是在一个成功的、但已显老态的平台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努力追赶时代。它思考的首先是如何解决M1A2暴露出的问题(太重、太耗、太脆弱),带有很强的“补课”性质。
这就造成了时间上的巨大落差。我们用的是“列装”,意味着已经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部队正在消化、熟练这套新体系。美军还在为“预原型车”的交付而焦虑。从预原型到定型、测试、量产、列装,后面还有漫漫长路。战场不等人,对手的进步更不会等人。
美国陆军科学委员会2023年的报告已经悲观地预言:到2040年代,在高强度战场上,传统坦克可能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这个判断,某种程度上,正是看到了我们100式所代表的这种发展方向。
(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