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一战锁定2架隐身战机!美F-35C仓皇逃窜?
05 战略意义:隐身战机神话的破灭
这次短暂而激烈的空中交锋,其战略意义远不止于一次成功的拦截。
它首先证明,中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反隐身作战体系。从远程预警到指挥引导,从战机拦截到火力打击,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这意味着,在中国沿海,隐身战机已不再“隐身”。F-35C最大的技术优势被有效抵消,不得不与四代半战机进行传统的格斗空战。
其次,它展示了歼-16在近距离格斗中的优秀性能。作为“侧卫”家族的终极进化形态,歼-16继承了苏-27系列优秀的气动设计。
其大后掠角翼身融合体布局、大型边条翼,赋予了它极高的升力系数和出色的机动能力,在高速机动和持续转弯时能维持充沛的升力。
相比之下,F-35为兼顾隐身性能,气动外形做出了诸多妥协,机翼面积相对较小,机身更为丰满,导致其翼载荷较高,机动性受到影响。
回望这场海上交锋,歼-16与F-35C的较量必将成为未来空战教材的经典案例。它向世界证明,现代空战已不再是单一装备的代差竞争,而是体系对抗的整体博弈。
一架四代半战机,凭借完整的体系支撑和飞行员的精湛技艺,同样能在国门之外拒敌于千里。
(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