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亿一架的“拧螺丝战机”,如何炼成全球最贵?
三、性能打脸:作战半径350公里,空战活靶原形毕露
吹嘘“四代半”的光辉,实战能力却暴露三代机本色:
腿短如鸡肋:官方标称作战半径500公里,高原机场起降时因发动机推力不足,实际缩水至350公里。东大歼-10CE无需副油箱即可覆盖1200公里,从西藏前线轻松威慑新德里;
雷达变近视:以制EL/M-2052雷达锁定距离仅150公里(对RCS 5㎡目标),比歼-10CE的KLJ-7A氮化镓雷达短40%。2024年印巴模拟对抗中,枭龙Block3多次“击落”光辉,差距宛如代差;
导弹输一代:主战武器ASTRA MK1射程110公里,无主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孱弱。对比歼-10CE的霹雳-15(双脉冲发动机+200公里射程),印度飞行员哀叹:“对方导弹到眼前了,雷达还没报警!”
四、政治绑架:莫迪的“印度制造”,空军吞下的苦果
明知光辉连枭龙Block2都不如,印度空军为何含泪买单?答案藏在新德里政治局的三重算计中:
中队数量焦虑:印度空军现役仅31个中队,离42个目标差距巨大。老旧米格-21亟待替换,光辉成唯一“国产选项”;
莫迪政治工程:强推“印度制造”招牌,军方再嫌弃也得硬吞。国防部长辛格吹嘘光辉为“最先进4代机”,却绝口不提其25万工时/架的蜗牛产能(国际同类仅需5万工时);
军火商分肥链:美国通用借发动机转让渗透印度能源、电子产业;以色列埃尔比特靠雷达订单捆绑技术控制。所谓“国产”,不过是跨国资本分食南亚市场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