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三叉戟:顿巴斯绞肉机72小时吞没亚速精锐
二、战场显微镜:俄军“低成本杀戮”的军事革命
笔者注意到,这场绞杀战暴露了俄乌冲突的残酷本质——当战争回归消耗战本源,传统武器的极致化运用比炫技式高科技更具杀伤力。
(1)效费比的降维打击
俄军单发FAB-9000温压弹造价仅30万美元,却达成120万美元巡航导弹的毁伤效果。而乌军为拦截一枚“柳叶刀”无人机需消耗价值50万美元的防空导弹,后勤绞杀战早已注定结局 。
(2)电磁权的生死密码
红军城方向的乌军因电子战设备短缺,竟无法干扰俄军坦克通讯。俄军电子战部队同步实施“频谱压制”,用AI合成语音冒充乌军指挥部,诱使两个连撤入NSV重机枪火力网 。无线电最后传出的忙音,成为这场信息战最刺耳的注脚 。
(3)心理战的无声溃堤
当亚速营士兵在加密频道哭喊“不想当炮灰”时,基辅却命令“再守24小时”——实则补给线早被俄军第132旅切断 。恰如看官所见,恰索夫亚尔战役后乌军士气已呈断崖式崩塌,泽连斯基政权23%的支持率比温压弹更具毁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