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才知道的关键信息,伊朗输得一点都不冤!
二、中国的“银河号之痛”:技术依赖的血泪教训
其实,伊朗人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困境中国30年前就经历过。 1993年7月,中国“银河号”货轮在印度洋航行时,美国单方面关闭该海域GPS信号,导致货轮被迫停航检查。这一事件让中国彻底认清:依赖他国导航系统,无异于将命脉交到对手手中。 正是这场屈辱,催生了中国北斗系统的诞生。而且,中国很早也就意识到了,我们的导弹依靠GPS的话,关键时刻是靠不住的!
所以,北斗从无到有,正是中国对“技术主权”最深刻的诠释。 如今北斗定位精度达分米级,在全球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亚洲地区的覆盖精度更是优势显著,且完全由中国自主掌控。反观GPS,虽全球覆盖,但其军用频段始终受美国军方控制,关键时刻随时可能“断供”。伊朗的教训再次证明:依赖GPS,就是给对手留了一把随时捅向心脏的刀。在这种情况下,伊朗竟然不早早将GPS切换成北斗系统。当然,如果更换的话,是需要一笔费用,但由于中国的导航芯片非常便宜,其实成本还是可控的。只是,伊朗人还是认知不够,才有这么大的损失!
三、伊朗的战略短视:错失北斗付出惨重代价
更换中国的北斗系统,伊朗其实并非没有机会。中国是开放性国家,北斗早已向全球开放,尤其在亚洲地区,其精度和稳定性远超GPS。2021年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时,北斗兼容技术本可成为合作重点,只要伊朗提出需求,中国一定给伊朗足够的帮助。然而,伊朗在那个时候却选择继续押宝俄罗斯武器和GPS系统。这一战略短视,直接导致其在冲突中陷入“盲打”困境。事实上,当下全球管用的GPS系统只有GPS和北斗,早在2021年前伊朗就应该很容易看到这一点。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伊朗曾试图通过干扰GPS信号“自保”,结果反伤自身。 据《同胞报》披露,国内主动干扰措施不仅未能提升安全,反而让民众通信、企业运营陷入瘫痪。这再次印证了一个铁律:技术主权必须建立在自主可控基础上,任何“折中”方案都是自欺欺人。对伊朗来说,只要伊朗不反华,中国都会非常安全稳定地提供北斗服务,并且不会受任何压力而改变。对于这一点,伊朗应该是清楚的,但他却没有任何行动,实在是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