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议长日内瓦大放厥词,多国代表离场抗议
二、颠倒黑白:狂言背后的历史虚无与战略焦虑
奥哈纳的狂言,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植根于以色列部分政治势力长期奉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对国际规则的蔑视。其言论暴露了多重战略误判和逻辑硬伤:
彻底歪曲历史根源: 奥哈纳暗示犹太人是巴勒斯坦土地“天然且唯一的主人”,却刻意抹杀阿拉伯人在该地区长达千年的居住历史和1948年“灾难日”(Nakba)中数十万巴勒斯坦人被驱逐、家园被占的血泪史 。巴以冲突的根源,恰恰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决权和生存权被长期剥夺。将哈马斯的反抗(无论其手段如何争议)视为巴勒斯坦建国诉求的“原因”,是彻头彻尾的因果倒置。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强调:“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是一项权利,而非对任何行为的奖励。” 哈马斯等组织的暴力反抗,正是以色列数十年高压占领、蚕食土地、剥夺基本人权政策所催生的恶果 。奥哈纳将“果”说成“因”,试图把受害者塑造成“施暴者”,把殖民扩张美化成“自卫”,其逻辑之荒诞,堪称现代政治话语“毒刺” 。
公然挑战国际共识:“两国方案”破产?不,是以色列在摧毁它! 奥哈纳的言论是对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两国方案”最露骨的攻击。该方案的核心是:建立以1967年战争前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存 。这一方案基于一系列联合国决议,是解决冲突的基石。然而,奥哈纳的言论,以及以色列政府长期以来的所作所为(持续扩建非法定居点、侵蚀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土地、试图吞并东耶路撒冷、封锁加沙),都在系统性地摧毁“两国方案”的物理基础和互信空间 。以色列并非反对“两国方案”,它反对的是基于1967年边界的、拥有完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 。其真实意图,是维持一个被切割、被包围、主权残缺的“巴勒斯坦实体”,永远处于以色列的掌控之下。奥哈纳的狂言,撕掉了这层面纱,暴露了其领土扩张主义的内核——巴勒斯坦国?可以,但只能存在于地图之外,存在于伦敦巴黎的想象中!这种对国际公理的蔑视,无异于在国际社会头顶悬起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折射战略焦虑与孤立:西方“保护伞”正在漏风! 奥哈纳如此气急败坏,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以色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特别是传统盟友西方国家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加沙地带惨绝人寰的人道主义灾难(数万人死亡、流离失所、医疗系统崩溃 ),以及以色列在军事行动中表现出的近乎无差别的暴力,正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欧洲,激起强烈的道德义愤和舆论反弹 。荷兰已宣布拉黑部分以色列高官,德国开始呼吁停火,而法国更是迈出关键一步,成为G7国家中首个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成员 !英国、加拿大紧随其后 。就连以色列最坚定的靠山美国,其国内民众对以色列的支持率也跌至25年来的最低点 。特朗普虽跳出来呼应奥哈纳,称承认巴国是“奖励哈马斯” ,但这恰恰反衬出美国内部分歧的加剧。奥哈纳的咆哮,更像是对西方盟友“背叛”的绝望怒吼,是面对国际同情心急剧流失的恐慌性反应。以色列惯用的“反犹”大棒 ,其效力正在大打折扣。这种战略焦虑,促使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国内采取更激进的扩张政策(巩固非法定居点),对外则进行更歇斯底里的恫吓(如奥哈纳所为),试图以强硬姿态凝聚国内支持,吓阻国际压力。然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