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突防S-400:中械武器如何改写印巴冲突?
2. 开伯尔山口的“命门效应”
这座53公里长的隘口是南亚次大陆的“陆上马六甲”,历史上雅利安人、波斯人、蒙古人均由此入侵印度平原。若巴基斯坦依托中国支持的军事现代化控制该通道,印度首都新德里将直接暴露在陆上威胁之下48。印度近期增兵边境、动员预备役,实为争夺这一地缘“制高点”610。
三、武器代差:中械体系VS印度“万国牌”的终极对决
此轮冲突中,中巴军事合作成果集中显现,而印度“拼装式国防”的弊端暴露无遗:
1. 巴基斯坦的“中国盾牌”
防空反导:红旗-9P与FD-2000构成多层拦截网,成功抵御印军70%以上导弹袭击,而美制“霍克”等老旧系统几近失效10。
空战体系:歼-10CP搭载PL-15E导弹(射程145公里)压制印军“阵风”,配合枭龙Block3的KLJ-7A雷达,形成“超视距猎杀”优势69。
2. 印度的“装备困境”
数据链割裂:俄制S-400、法制“阵风”、以色列雷达无法共享战场信息,反被巴军电子战部队干扰610。
后勤崩溃:印军弹药自给率不足40%,高强度作战仅能维持10天,而巴方依托中国产业链实现80%自产57。